一面是战场上的忠心坚守天天盈,一面是病榻前的悉心呵护;一面是“英雄出险道”的铁血誓言,一面是“孝悌传家”的温柔践行。他是一名服役12年在战场上荣立战功的军人,也是一位在病榻前15年如一日照顾四位老人的孝子。他是韶关市翁源县退役军人黄善古,近期获得“中国好人”称号。
不久前,他在获评2024年“广东好人”的发布仪式上,回顾往事时两度落泪,一次为父亲11个字的家书——“儿,英雄出险道,险道出英雄”,一次为女儿重获新生。泪水背后,是一名共产党员、一位退役老兵、一个家庭顶梁柱的“国”情怀与“家”担当。
黄善古。受访者供图
铁汉柔情
用坚守诠释至亲之爱
“我亲自去照顾,就是为了弥补我的亏欠。”这些年来,黄善古有一份深藏心底的愧疚。服役12年,他未能在家过一个春节。每每想到每年团圆饭时,母亲总是背过家人,一个人躲进厨房默默想念他,黄善古的声音有些哽咽,“她吃的不是饭,是眼泪”。
这份愧疚天天盈,化作了对家人十几年如一日的悉心守护。
2010年,黄善古的岳母患上帕金森综合征,生活不能自理,黄善古忙前忙后给老人送饭喂饭,耐心陪护毫无怨言,至今已经坚持了15年。2017年,黄善古的母亲直肠癌术后复发,病情逐渐恶化。他一边工作,一边坚持每天照料母亲。“我知道母亲难受,就每天给她讲一个故事,100多天从不间断,讲了100多个故事。”他用这种方式帮助母亲尽可能减轻痛苦,直至老人安详离世。
这边刚刚送走母亲,黄善古的岳父又在同年因第3次中风瘫痪卧床。他为岳父喂药擦身、按摩清洗。如此坚持了3年半,直至岳父去世。同时,黄善古的父亲还患有严重的慢阻肺,他每天亲自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。
2021年,黄善古的弟媳罹患乳腺癌无法照顾孩子,看着年仅7岁、患有脊柱侧弯的侄儿,黄善古心痛不已,带着他3次前往中山求医。经过3年不懈的努力,孩子的脊柱侧弯终于得以矫正。看到他挺直的小身板,黄善古“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落了地”。
而对女儿,他更倾注了山海般的父爱。女儿1岁时被确诊为当时世界罕见的特发性心肌扩张症。黄善古紧攥着1%的希望,尽100%的努力。患病的女儿不肯吃睡,黄善古和妻子只能将女儿一直抱在怀里安抚,既担心她身体吃不消,又害怕她入睡后再也醒不过来,这样的煎熬持续了整整7年。也许是这份执着带来了奇迹,1997年,黄善古的女儿在经过9个小时手术后终于康复。当看到满身插管的女儿被推出手术室时,这位老兵泪流满面。
言传身教
孝悌担当浸润家风
于家,黄善古是倾注柔情的守护者;于子女,他则是充满远见的引路人。他坚信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注重以书香滋养儿女的心田,更坚持用脚步带他们丈量广阔的世界。
黄善古和家人。受访者供图
每年寒暑假,他都会陪伴子女外出游历,还会带他们前往自己曾经战斗过的老部队,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。2015年,他带着子女走进广西那坡县那坡烈士陵园。在庄严肃穆的陵园里,他们看到了一位烈士母亲留在墓前的特殊祭品:一个封口塑料袋里,装着吃剩的半个馍馍。袋子里留下一张字条,上面写着“儿子:这里还有娘吃剩的半个馍馍,娘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喂你的模样。娘老了,可能是最后一次来看你了”。见此情景,黄善古的儿女泪如雨下。
在父亲言传身教下,女儿黄柳、儿子黄越在大学期间相继入党,并成长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。女儿黄柳数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、优秀党务工作者。儿子黄越受父亲影响投身警队,他对爷爷写给父亲的那封“英雄出险道,险道出英雄”家书有着自己的理解:“‘险’不仅是战场凶险,也是生活工作中的困难险阻。爸爸把这份勇气与精神传承给了我们。”
有人用“忠心报国真君子,孝道传家大丈夫”评价黄善古,但他谦虚地说:“我做的只是平凡小事。”
从战场到家庭,从铁血到柔情。如同他的名字一样,“善”是仁善之心,“古”是源远流长。黄善古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“忠孝两全”的内涵。正如他所说:“我此生无悔把铁血忠心献祖国、反哺孝心敬高堂、温暖爱心馈社会、育儿用心传家风。”这份好家风,如同播下的种子,已在下一代身上生根发芽,静默流淌,芳香四溢。
南方+见习记者 吴静涵 记者 姚瑶天天盈
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